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專家」在投資上預測的四種結果

        祐霖在此解析投信投顧(包含基金經理人與分析師…等)為何也是常常在市場上中追高殺低,跟一般散戶一樣也有所謂從眾行為的出現

        因為祐霖本身是「非金融相關從業人員」,但又深知金融市場上的操作方法與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故能公正客觀的陳述一些事實與真相(或黑幕),讀者要聽信一面之辭,祐霖本身是沒有意見,也不關我的事,但是只聽從賣方銷售的「好消息」可能在最後的決策上有失偏頗,俗語說:「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一些真的有智慧且珍貴的建議是不會出現在許多公眾媒體或開放團體的,因為這些人完全沒有得到任何好處,當然包括祐霖在內,離開社大教室與地王班後(或部落格之外),祐霖也不會輕易談論股票市場與投資心理等。



        記得在上學期社區大學教授「投資心理學」課程時,除了有大略解析三大法人的影響之外,也提到基金經理人操作績效與分析師的研究預測,其實也都受到投資心理偏誤的影響而不自知,這所謂的「專業」人士面對大量的不確定性且難以量化的訊息(人類天性是討厭不確定性因為對未來的未知發展感到恐懼或焦慮,於是想要靠各種方法去預測未來,不論是數據調查、資料統計、研究報告、線型圖表…等,認為自己可以掌握,讓自己內心舒服一些),再加上本身有過度樂觀的傾向(這是該行業必須要有的天性或既定認知嗎?可能吧!所以不論發生任何事,還是完全的樂天派),因而造成過度自信(祐霖應該不用再重複強調這嚴重的投資心理偏誤,過度自信除了常表現在「專家」的身上,也常發生在一些無知散戶的投資行為上,各位讀者可以自行去觀察),所以,無論牛市、熊市,經常都預測失誤,且失誤的水準都非常接近(這是有事先套好在發佈的結果嗎?不曉得,但祐霖知道他們都會定期舉辦研討會,好像一個月一兩次,討論市場發展、經濟脈動…等,所以研究結果也可能趨向於一致),「專家」的推測往往過於樂觀,投資人要對他們的預測做適當的下調


        以下用表解來解析為何專家都預測錯誤(有從眾現象),在這例子中(四種預測可能的結果),祐霖也假定自己是所謂的「專家」(分析師或基金經理人),來與其他專家比較就很清楚了。讀者可以依此來推斷。



『分析投資「專家」預測的四種可能與結果表』


        最安全的方式是與其他同業的專家預測趨於一致,只是比例(百分比)有些許不同,相介於3%中間的數值最為保險,這樣一來,就不會犯下嚴重的錯誤造成虧損,自己的工作也保住了,這樣何樂而不為呢?這也是為何分析師常預測一致、基金經理人常追高殺低(當然還有其它因素),但研究的結果顯示,其對未來的預測(經濟發展、市場走勢…等)都錯的離譜


所以各位讀者還要聽信「專家」的預測嗎?

----------------------------------------------------------------

陳祐霖 Xing Nan 筆於學習瞭解到專家在投資上都預測失準,但好像都沒有關係,反正散戶很快就會忘記了。
所以,要記得之後多預測幾次反正未來總有對一次的時候,到時就利用這次的成功預測市場的走勢來吃飯維生就好了~~~

2010年8月29日 星期日

巴菲特推薦投資人購買指數型基金

        祐霖在部落格文章中,幾乎沒有摘貼新聞與週刊(除了之前摘自[今週刊來分析三大法人]),因為若只是摘自新聞、雜誌、報紙等文章,那各位讀者可以直接去看報紙新聞或雜誌,不用來看祐霖的部落格了,所以,這也是祐霖部落格的優勢,有許多相關財經的部落格,只是翻貼報紙、新聞、雜誌的報導,但沒有個人的見解,我想對讀者閱讀之後,應該沒有很大的幫助吧!



        祐霖在8/26看到新聞媒體採訪股神巴菲特,將整篇文章報導轉引如下,當然,後面會加上祐霖的專業看法,不然,各位直接去看新聞報導就好了,不用浪費各位的寶貴時間,祐霖也不會浪費自己的時間發表無用的文章。


新聞報導如下:



(祐霖會將重要有關於投資理財用紅色標註)


『別害人!友人籲巴菲特「閉嘴」』


摘自:Yahoo!奇摩新聞。更新日期:2010/08/26 18:02


「第三次經濟蕭條」來臨了?「股神」巴菲特樂觀地說:「我不這麼認為。」巴菲特日前接受美國雅虎(Yahoo!)專訪,明白指出:「我不贊成克魯曼所說的我們正在經歷第三次經濟蕭條,雖然景氣不是下個月就會復甦,但的確會愈來愈好,我們只是需要時間重拾信心。」


今年春天時,全球經濟看起來似乎回穩,但緊接著歐洲債信危機,再度引發人們對景氣的疑慮。巴菲特表示,沒有人敢說未來二十年經濟會如何,但先前大家在前所未有的恐慌中,必須花些時間消除群眾的「羊群效應」。而且事實上,經濟早就停止衰退,一切都在回到正軌上。


巴菲特這次在Yahoo!專訪中不只談對經濟前景的看法,也提到他人生中各種經歷及建議。對於人們最想知道的理財建議,股神巴菲特竟然大笑說:「不要聽我這種理財顧問的話。」他直言:「我本身是反對信用卡的,少借貸,就算買房子都一定不要超出支付能力。」


巴菲特解釋說,大家如果有儲蓄的話,可以買指數基金,每個月都買,「根本不用聽我這種理財顧問的話,也不用看太多財經新聞。」他比喻,假設有人買了個農場,並不會每天去看今天天氣如何,只要注意生產夠不夠支付成本;這個人也不會在農場跑進跑出的,所以就算今天有什麼產業看起來不錯,也不用一直去追逐。


八月底巴菲特將度過八十大壽,他認為這一生中,得到最好也最大的影響是來自父親。巴菲特說:「他教會我如何生活,不是如何活得完美;他不說教,只是以身作則,我得到的是一種『無條件的愛』,我知道這對孩子的影響力會有多大。」


股神並非永不犯錯,對於記者詢問他給過別人最差的建議,巴菲特的手來回搓了一下大腿、很直率地回答:「我當然給過很多很差的建議。」他強調,最重要的是他一直記著四十年前朋友和他說的話:「不要忘記你說的話可能會讓人走向絕路,你絕對有這個能力,所以請你閉緊嘴巴,不要說話,你可以想一個晚上、確定明天還要不要說。」巴菲特說:「這樣至少我不用為我說出的話晚上睡不著。」


巴菲特的原則是不投資不熟悉的產業,他因此很少投資科技公司,但上網時間卻比科技業富豪比爾蓋茲還多。巴菲特說:「我和比爾開玩笑,除了上網收信,比比看我們誰上網的時間多,結果竟然是我。」他說,每周花在網路上至少十二個小時,上網玩喬牌、看很多財經新聞、上Youtube聽推薦的歌。不過巴菲特強調,他沒有iPod、iPad,不玩社交媒體,「那些Facebook上都是冒充我的,別逼我,我正在慢慢進入二十世紀。」不失童心的巴菲特大笑著說:「連手機都是人家送我的。」

網址: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26/35/2bujx.html
(擷取時間:2010/8/26)


        看完這篇報導之後,也映證了有錢人是很低調的,或說不喜歡張揚,這些都是內在富足且快樂的展現,而不是一般人看到的要用許多消費來展現自己的存在與價值,我相信內在的富足才是真正快樂的人


        再來提到巴菲特在文章中,強烈推薦購買指數型基金,在現在資本主義下,金融市場非常發達,於是出現許多你想得到的投資標的,而指數型基金也不例外,出現了許多變種型指數型基金、類股型指數型基金、國家指數型基金、全球指數型基金、類(假)指數型基金…等,我想這些是金融機構為了方便投資人所做的眾多投資標的,(其實是為了混淆投資人真正想要投資正統的指數型基金所做的行銷策略,而這些指數型基金所收的費用一定高於正統、簡單的指數型基金)。而真正對投資人最有利的指數型基金是追隨著市場發展(大盤走勢)的基金,這是對投資人最有利,但對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是最無利可圖(或利潤很低)的商品,所以,有良心的從業人員應該會推薦購買正統的指數型基金(美國便是標準普爾500指數型基金,臺灣是寶來卓越臺灣50)。


        巴菲特常說:「對於沒時間研究股票的散戶來說,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是最佳的選擇。」


        在《不看盤,我才賺到大錢》(2009)、比爾.蘇西斯 著、大是文化出版,本書也推薦大家閱讀,書中後面也提到巴菲特八次公開推薦指數型基金,而在2008年巴菲特投注32萬美元與一家紐約的對沖基金管理公司對賭,時間為期十年(2008~2017年),標準普爾500指數型基金VS五支對沖基金,這是主動式和被動式管理的優劣之爭,最後列入成本與管理、佣金、手續等費用,看哪一個投資報酬獲得最多即獲勝。

而祐霖在閱讀、學習與投資理財上,


不管是股神華倫.巴菲特


基金之神約翰.伯格


美國前證管會主席李維特


漫步華爾街作者墨基爾


投資金律作者威廉.伯恩斯坦


有錢21招作者強納森.克萊曼


資產配置的藝術作者戴維.達斯特


養錢防老的作者查爾斯.希瓦柏


大腦煉金術作者傑森.史威格


諾貝爾經濟學獎保羅.薩謬爾森威廉.夏普


….等等


就連投資最重要的三個問題作者肯.費雪,也都建議對於一般對於沒有時間理財的投資散戶最有利的投資就是投資指數型基金,


        以上祐霖列舉的這些人都是赫赫名的投資人或學者,而不是什麼默默無名或名不見巾鑽的第四台老師或是XX股市名嘴…等,層次相差太多了且無從比較,祐霖都懶的提,最後,你所遇到的XX老師(或自稱OO散戶救星還是某某飆股達人、或是什麼教父…等)有比以上祐霖提出的這些人有名或是投資報酬績效或是有什麼科學的理論依據嗎?

        最後,希望各位讀者自己想想,看是要聽信祐霖所理性陳述與證據研究的結果(巴菲特、約翰伯格…等),還是要聽信在電視上拼命招攬會員表演的第四台演員老師名不見金傳每次預測都不準的股市名嘴言不及義且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研究報告的分析師操作績效不佳常追高殺低的基金經理人略懂皮毛就出書的記者主播或是不曉得在賣什麼金融商品反正有利可圖(高佣金)且不管投資人死活的相關金融銷售人員的話,就由各位有智慧的讀者自行判斷了。

----------------------------------------------------------------

陳祐霖 Xing Nan 筆於看完巴菲特的新聞報導,有感而發,體認到在金融市場上只有很少數有智慧的人(很少人會在市場上講出真話,因為無利可圖,因為說出真相會得罪人或是遭到恐嚇,且對自己完全沒有任何好處,有智慧的人不會到處張揚,因為體認到市場上就是要有笨蛋才能運作),其他多數不是「騙子」(利用行銷話術、黑心術或是對方的無知與害怕而強迫與恐嚇推銷)就是「呆子」(願意相信低風險高報酬的謊言而自願被騙的人)。

你在市場中要做哪一類的人呢?

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學校教育扼殺創意嗎?(中文)

肯.羅賓森爵士(Sir Ken Robinson)以生動活潑的案例來談教育制度。
我想所有為人師表、家長、自我學習的每個人都必須要瞭解的。
影片全長約20分鐘。



作者在台灣有出版:讓天賦自由,(2009年)天下文化出版,
不錯的好書,建議閱讀。

請點選:http://www.youtube.com/watch?v=gVGKAIS7Q4g&feature=player_embedded

(影片來源:Youtube網站)
祐霖還是一樣不會把影片嵌入到部落格中,所以請各位讀者到Youtube網站觀看。

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1929年大崩盤》之閱讀心得


《1929年大崩盤》(2006)[美]約翰.肯尼斯.加爾布雷恩(John Kenneth Galbraith)。中國、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臺灣有出版,(2009出版)。經濟新潮社。]

        祐霖最近將《1929年大崩盤》(簡體版)再次閱讀一遍,記得第一次閱讀時印象很清楚,是在前年(2008年10月時),在外面上海龜特訓班的課程時,有和海龜班班主任與各學員分享這本簡體的譯著非常不錯,但臺灣沒有出版。

        當時候個人讀書情況與各位分享好了,祐霖不是有說過之前把自己相關的股市投資理財等類型的書籍一一編號嗎?除了為了整理一下自己有多少藏書量之外(有沒有買到重複的書籍,最後證實經常買到重複的書,於是會將一些不錯的書送人),另一方面是來玩閱讀的遊戲(讓生活有一些小小樂趣),就是在選擇閱讀什麼書時,先用「希巴啦~」挑選出某一數字(不懂的人可以看成為電腦隨機選取一出個數字),將數字對照書名,於是就閱讀本書,像是祐霖的編號一的書是:漫步華爾街。編號二是:穩健理財十守則。…依此類推,而1929年大崩盤是剛好為編號82,於是就開始閱讀本書。

        但祐霖最近不這樣選擇閱讀的書籍了,因為之前所選出的數字代表的書籍都是「厚重」的投資經典磚塊書,像是抽中:股票投資就問三個問題(簡體版2008年)、散戶投資正典(簡體2005年)、投資金律(藍鯨出版)、馴服風險(商周)、投資新革命(簡體版)…連續抽中閱讀,真的吃不消,所以現在祐霖改變一下閱讀的策略,我想也有助於自己的投資理財的能力,平時就看投資心理、股票操作、基金黑幕、市場歷史、投資人自傳、反向操作、群眾/社會心理等書等到在股市(相對)高點時,就看一些描述市場高點的特徵的書籍,像是當大盤崩跌、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困惑之惑、迎接下一波投資熱潮、市場群氓與暴亂、泡沫的秘密、貪婪的智慧…等;而到股市下跌一直到重挫時,也就跟著市場的波動起伏看相關的書籍,像是1929年大崩盤、放空的藝術、瘋狂恐慌與崩盤、恐慌殺盤正是買點、大災難後的金融變局、大熊市…等股市在重跌或低點時,描述出投資人的恐慌情形。我想應該很少有人是像祐霖這樣閱讀投資書籍的吧!

        講這麼多,言歸正傳,回到本書的內容,作者是一位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他在最新的著作是《揭開皇后的面紗》(2006年,天下文化出版)也值得讀者一讀,可以先從精彩的第八章金融世界開始閱讀,在引言時提到「未來經濟的表現,從繁榮到蕭條然後再回升的過程,是無法預測的,對經濟來說是如此,特定行業或公司也一樣。但有些行業是靠預測來維生或是得到高額報酬,在金融市場,我們讚揚甚至歡迎這本質是錯誤的行為。…但這是詐欺行為,總有一天會露餡。許多人、經濟學家、分析師或經理人…等他們沈溺在媒體報導甚多、對他們個人財富有利的預測,做這些預測的目的,是為了增進個人的利益。或者保護自己不致遭受損失,這些人專業精神蕩然無存,簡直和詐欺沒有兩樣。(無罪的詐欺或是稱合法的詐騙集團)」(p.84)。若看完這章的內容後,本書就值回票價了。

        再談閱讀心得,祐霖在此不一一描述,因為本書比較像股市經濟的歷史描述,作者生動的敘述1920年代到30年代時候的政治、商業、經濟、國際情形、人民生活等。從第一章的幻想期盼與樂觀態度一直敘述到股市崩盤,到最後的影響與反省,若讀者沒有時間,可以直接看最後一章:股市崩盤的因與果,祐霖閱讀完本書後有以下的重點:幫助各位讀者在閱讀時注意:



        先略描述一下當時候的情形:

        「1929年夏天,股市不但支配新聞,也籠罩著當時的文化,當然當時的情形是一片榮景大好,許多人在崩盤之前不論是有錢人或是一般平民,都漸漸認為投資是他主要的賺錢行業,股市投機成為美國文化的核心內容。許多人相互交流自己的投資經驗,也對一些經紀人、投資顧問奉為聖人,因為在股市上漲時期,投資都能賺錢,所以都對他們所說的話字字千金,聽眾們都全神灌注,唯恐因錯過重要消息而喪失賺錢的機會。在股市開盤時,經紀人事務所裡擠滿了顧客,他們兩眼緊盯顯示牌,而不去做自己該做的事。」


一、文章中常常提到一句話:「股市自動報價機常常跟不上股市崩盤的速度,因此人們往往要等到收盤之後,才發現自己大賠,時間可能相距兩小時」(當時候若讀者有看過影片或是投資史的書籍,股市報價機出現的價格是從一條長條的價格表,再由服務人員將股價抄寫在黑板或看板上,讓投資者知道行情。在現在,打看電視、電腦或是手機,立刻就能查詢到你要的投資標的,很方便)。所以股市報價機紙帶打出來的價格相差很長的時間,也導致投資人的不安,所以他們更加確信最好的辦法是把手中的股票賣掉。而不確定性導致越來越多投資人設法拋售股票,另一方面,無力應付保證金的追繳的投資人也不得不被迫斷頭出場。除了病毒會傳染之外,情緒也會傳染給投資大眾,一種恐懼心理籠罩著市場,更多人決定拋售,股價就呈現直線下跌的趨勢,因行情的顯示器無法顯示空前的巨大交易量,也遠遠跟不上股市行情變化的速度,在在的使投資人喪失信心。


二、銀行家(相關金融人員)鼓勵投資人(人民)願意相信股市繁榮常在的主因。


        他們為了拓展自己公司的業務,所以不會發表任何刺激市場的言論,都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經濟數據的研究調查不如預期,也都會說持樂觀的態度,很少會出現悲觀的論調,因為這對自己沒有任何幫助,也無助於公司業務的拓展。(沒辦法!這也是公司老闆必須對外宣成稱市場良好、未來有競爭力…等話,因為唯有如此,他才能給員工安心、合作商放心、投資人才會出資投資,因為沒有一位老闆會大聲說:「完蛋了!公司要倒閉了!未來前景堪慮、經濟嚴重蕭條…等悲觀影響市場的話語。」)


        除了金融相關的人員之外,政府官員(政客)也是一樣,都對未來前景都一片看好,常常在股市大跌、經濟蕭條時都會站出來信心喊話(像是:拼經濟的宣示或是口水護盤),盡可能經常地表明信心,不管有沒有實際作為,當時美國的總統柯立芝胡佛,都多次重申:美國經濟狀況絕對健康、股票按現行價格衡量還算便宜、生產和就業保持高水準,並且呈現繼續增長的趨勢、大部分經濟活動是基本健康的、…等話,這也是政府的職責,無論是未來前景多麼悲觀,也不能說出蕭條、衰退等字語,因為可能會更加造成人民的恐慌,我想這是該承受的原罪或是善意的謊言吧!


        當時候有「有組織的支持」成立,這是由眾多銀行家所組成組織,意味著實力雄厚的人士將組織起來救市場,把股價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準上,宣示制止恐慌的決心他們很快就決定共同出資救股市。(之前提過,人民在無助恐慌的時候,會想要尋求一位領導者、有力人士來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在這裡就是有組織的支持,在台灣,類似政府的國安基金,也在2008年金融海嘯重跌時,人民恐慌無助而要求國安基金進場護盤,政府也宣示拯救股民的投資信心,但其方式錯誤,不但沒有幫助套牢虧損的股民,反而加劇重跌的程度,個人嚴重懷疑當時真的是只有「口水護盤」,一直宣示國安基金要進場了,但沒有實際作為,導致投資人信心大失,加大重跌的程度因為臺灣的投資人常常出現的心理偏誤是漲時看漲,遙想萬點的大好行情、跌時更看跌出現恐慌的低點)。常在股市崩跌時進場護盤,而且常告訴記者形勢將會好轉,讓大家明白,銀行家們決定扭轉目前的局勢。為了是讓許多投資人在恐慌中解救出來,因插手干預股市,中間過程會有止跌的情況出現,散戶認為這樣的方式有幫助,人們的恐慌心理頓時煙消雲散,轉而錯過新的上漲行情,股價於是開始反彈,慢慢攀高。(大約是在台股2008年7、8月,約7000多點時出現一段漲勢,認為要開始向上反攻),於是,但誰知道他們會護盤多久,若是股價跌過所能承擔的部分,這時候「合作」便漸漸瓦解,銀行家就為了自身利益與資產,在背後(偷偷)拋售股票,造成無可挽回的結果,導致銀行家的聲譽甚至比股價下跌的快。最後市場再次表明非人力因素超過了任何人的控制能力


三、經濟學家(研究機構)等學者或專業人士的預測都不靈驗


        相信大家閱讀許多投資的書籍,在描述1920、30年代美國的股市情形,都會提到一位耶魯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歐文.費雪,他在大崩盤之前與大眾發表演說,提出一個不朽的經典名言:「股價已經達到了一個具有永久高位特徵的價位(股價已達到永遠的高原時期!)」,不止著名的經濟學教授做如此的預言,在當時,有一個名叫「哈佛經濟學會」,裡面成員都是當時最權威、具聲望、博學的學者,主要的宗旨是幫工商業者和投機商預測未來,最後做出的判斷是經濟走勢終將趨好,股市行情仍然算不錯,不久之後股市發生崩盤,但這學會仍堅持信不可能發生嚴重的蕭條,一直反覆重申這一點,直到自己被清算為止。這就讓祐霖想到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經營操作破產的結局。


        這時有人提出「遲早崩盤會發生,而且是令人恐怖的」話語,馬上引起許多人的關注,就被華爾街進行迅速、有效的全方位抨擊,在報紙、雜誌、廣播上展開一連串的討論與批判,結論認為,也許或出現股價下跌的情況,但崩盤不會發生。任何人提出不同的意見的人都會受到嚴厲的譴責。當時,沒有人料到會發生一次嚴重的崩盤與蕭條。

        所以,沒有人可以正確的預測未來,包含博學的專業人士,都不能正確的預測未來。

----------------------------------------------------------------
陳祐霖 Xing Nan 筆於閱讀完之後,撰寫心得欲罷不能,雖知道不能預測股市未來的發展,不知道明天的股市發展為何?
會上漲還是下跌的機率還是各半,但自己還是有一套投資哲學,與在上課時發表的種種觀察情形(公司上市認購、社大人數、融資餘額、獲知認識的人在8000多點進場...等),還是遵守投資心理學的原理,掌握群眾現在的投資心理。

2010年8月21日 星期六

中國經典古文心得分享

        祐霖不能在一直講婚姻愛情方面的研究或見解了,雖然大家愛聽,當然不是提什麼把妹、搭訕招式,而是科學研究探討男女相處關係,大家不要誤會了!再提下去,有失祐霖的財金專業了!
        最近祐霖除了看股票市場、經濟發展與投資心理的書籍之外,也在看中國古籍的經典名著,一直在四書與史記、資治通鑑、貞觀政要等修生處世哲學與歷史謀略等,另外在小說方面只看三國演義。


(祐霖試圖融合東方與西方各有所常與優勢,運用在自身上。在之前的文章與檢視我完整簡介裡已有提到)

       除了之前分享的「史記--貨殖列傳」、「貞觀政要--君道第一」原文與心得分享之外,在此再向大家推薦簡單易讀的經典原文(可自行閱讀),三國時代諸葛亮的「戒子書」(可能大家沒有聽過此篇文章),想必大家對於三國時期的歷史故事不論是真實歷史的或是演義傳奇,都或多或少有些許的瞭解認識,大家耳熟能詳的是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一文,相信大家都忘了文章的內容,而只記得最後兩句: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個人覺得諸葛亮--戒子書一文,雖然內容只有短短86個字,但每句都是簡短精煉、意義深遠,這是諸葛亮告誡自己的兒子如何做學問與做人的重要教誨。相信大家閱讀多次就可以朗朗上口了,除了可以使自己的內在層次清靜之外,也可用此教導後世。


原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


  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嘆窮廬,將復何及!』

 
        應該不用祐霖一句一字翻譯成白話文吧!這會完全破壞原文的主要意義。


        相信大家都常聽到「澹泊明志,寧靜致遠」八句,主要是說心境寧靜,生活澹泊。


        學習學問與讀書要在寧靜的時間與環境,此時便是要讓自己獨處,自我反思與反省
        知識與才能增長需要從學習而來。
        但若是不求廣泛的知識大量閱讀吸收,妳的才能是有限的;若在沒有寧靜的心境與思想,你的所學便不能深入。


        自己不精進、放逸叫做「慆」,「慢」是指自己以為了不起而滿足,所以慆慢則不能精到。內心思緒跳動、易受外界干擾影響或情緒躁動則不能理性,也就是不能自我管理。


        隨著時間的逝去,年紀也就漸漸增長,感覺上好像自己長大了,但實際是你已經慢慢衰老、落伍了,跟不上社會的變化或是時代的進步,最後只能獨自怨嘆老了,沒有了,或是一無所成,但後悔已經來不及了。

        短短簡單幾句話,包含很多的意思。內心的修煉與修養和內心的管理同樣重要,祐霖看了一些西方管理學名著之後,也慢慢將西方管理的學問與中國經典古籍,像是四書中闡述的觀念做個結合,中國有一名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想最難的是修身,也就是管理自己或自我管理,因為偉大的事業,不管是組織、家庭或是國家等,也都是由人所做出來的,而最危險的敵人便是自己,這也算是給自己一個修煉,講的好像有點人生哲學的意義了,最後體悟到能夠管理自己才是最偉大的管理學

----------------------------------------------------------------

陳祐霖 Xing Nan 筆於閱讀中國經典古籍,建構自己內在哲學與深度智慧,相信這對人生發展會有很大的助益。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愛情心理學

        祐霖今天不談論股票市場或投資心理,因應這禮拜的節日—情人節,來發表一篇有關於愛情與婚姻方面的文章,就定名為『愛情心理學』,

(雖然祐霖是沒有在過這些節日的,為什麼?很簡單,因為這是商人在操作的手法,除了有中國七夕情人節、西洋情人節、白色情人節、等顏色情人節算了…,而且這些節日更不適合在餐廳用餐,人多、訂不到位、價錢又貴、服務又不好、人多嘴雜…等缺點,我想若是真的要跟對方過情人節,應該不會想跟大家擠在同一天慶祝吧!)


        祐霖這禮拜在社大教學時所發的講義,裡面有一篇叫做「為愛盲目,都是大腦害的」一篇(資料來源摘自:自由時報,2010.3,以下部分文字論述摘自此文章),文章不提到文學家、詩人、愛情小說家、社會學家講的論點,而是以心理學的觀點來論述,這也就剛好符合祐霖自己學習的背景,這篇文章沒有提到一般人看的愛情小說、或一些愛情專家些的一些文學、藝術或夢幻的論點,而是以科學心理學做為論述,但這位作者沒有提及最新的心理學研究,就是「神經心理學」的發展,此學派發展較晚,因為受限於科學技術、醫療機器的發明之後,才逐漸興起。心理學在2000年以後的改變非常大,除了有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的興起之外,借助功能性大腦核磁共振顯影的儀器(fMRI)出現,大腦神經科學也逐漸蓬勃發展,可以透過此儀器,來照射大腦發展與運作的區域,並瞭解人類的內分泌物質的分泌如何去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判斷與行為。當然這部分也對於投資人的市場行為、投資心理有很大的影響,但我想只有少數的投資人瞭解神經心理學與投資心理學真正的內涵,這也是祐霖的優勢,敢確信未來十年或二十年之後,隨著科學醫療的實驗研究,神經元經濟學或神經心理學的研究會愈來愈多,也能夠解釋為什麼人不是理性的)

        回到本篇文章,文章中提到正在熱戀的戀人或是男女朋友(包含新婚夫妻等),主要出現有四個症狀:


症狀一:美化對方,情人眼裡出西施


        心理學研究找來正在熱戀中的情侶與新婚夫妻,各自拍下獨照,用影像修改軟體把3張修為正妹型男的漂亮照片(現在許多雜誌封面上的型男正妹大都是用電腦修片軟體所修改的),另3張修為痘痘皺紋和難看的影像,再給受試者挑選看他們會選擇哪一版本的照片,絕大部分都在這堆照片中挑選比他們伴侶本人更巨吸引力的照片,所以說,選擇並非對方真正的樣子,而是心中理想的模樣實驗證實:如果我們愛對方,就會將對方理想化或是美化。(這也就是為什麼男人偷腥,他的另一半可能已經知道,但是還是選擇先生是清白的

症狀二:緊黏對方,一見情人就開心


        實驗將新婚夫妻做腦部斷層掃瞄,發現大腦的報酬系統的區域出現明顯的活動,而情侶雙方目光接觸與在一起時,此處的系統更加活躍,這也解釋為什麼愛能夠讓人開心和愉悅,想和伴侶黏在一起,而且在一起時都能帶來豐厚美妙的愛意;另一方面,大腦負責判斷與批判區域的活動會明顯受到壓抑,也就是為什麼常人說愛情會使人盲目,愛到無可救藥的地步。

症狀三要與症狀四一起解釋:戀愛雞尾酒,只能微燻兩三年。新鮮感過期,激情跟著消失。


        不知道各位讀者應該有這樣的體會,遇到心儀與欣賞的對象(不論是外在或是內在的吸引妳),或是思念著對方,都會想到對方的美好一面
這就讓祐霖想到在高中時期,所創作出的一首詞:「我想,想著妳的好;我夢,夢見妳的笑,妳那細心體貼、氣質與智慧,讓我思緒無法忘掉),

或是相愛的戀人都會有以下兩點,在腦中會充滿感覺舒服的化學物質,另一方面,在大腦批判思考的區域會關閉,使我們把所愛的人看成世界上完美的男人與女人,一生一世永遠不分離。


        這部分就是所謂的「神經心理學」的研究,也根據「演化心理學」的觀點,人類在遠古時期主要的就是生存與延續自己的基因(生殖後代),人類的大腦演化緩慢,目前可得知大腦有三個主要的部分:第一部分是較原始的腦「爬蟲腦」,主要掌控我們生活維生與原始的本能(食、性、遇到風險與敵人或做出戰與逃的動作),另一部分是較高級的層次,就是:「哺乳腦」,一般哺乳動物會有的,像是感情溝通、訊息傳遞、培育下一代等;第三類是人類有的,這是屬於較高階的大腦:「額葉」,這部分是理性思考與判斷的中樞

在爬蟲腦中的「尾核」部分,會分泌一種物質,就做「多巴胺」,多巴胺的釋放會讓人產生興奮的感覺。在此同時,另一種化學物質會慢慢減少,血清素會慢慢減少,使得人們感覺到放鬆的感覺。所以情人在戀愛正濃的時候,會受到多巴胺引發快樂,人們因為這種快樂的症狀,就會有一種上癮的感覺。

    但是多巴胺若分泌時,而妳所要的獎賞(想要與對方在一起)躲著妳(對方已經有心儀的對象了)的話,此時過多的多巴胺會把快樂轉化為恐懼與焦慮。(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情侶殺完對方再自殺的社會事件,因為由內分泌失調與外在環境的壓力,導致情侶認為我既然得不到,那別人也不想得到的想法。另外,運用在股票投資上,當你投資獲利時,大腦會相對產生多巴胺,讓妳感覺到興奮,這種快樂的感覺會上癮,於是使自己交易次數頻繁,那種感覺與吸毒的情形很像,使得自己產生過度自信可以向人到處吹噓自己的股票經另一種消費購物的情形也是如此,為什麼會有許多人瘋狂血拚搶購名牌包,因為她們在消費刷卡購物時,腦中也是分泌出興奮快樂的物質,但快樂的維持時間只有15分鐘到一兩個禮拜,之後快樂的程度就立刻Down下來,之後還要到達興奮的程度時,需要花費更多的金錢才能滿足造成惡性循環,最後變成卡奴負債的結果。)


        而人們是很容易適應的動物,所以過多的內分泌物質,時間久了,人類會對這些物質產生抗體或是吸收,而科學家認為這些大腦裡的化學物質作用,通常維持2~3年,所以這就是情侶和新婚夫妻的考驗正要開始,因為這段期間,除了對大腦分泌的物質適應之外,妳們會更加瞭解彼此,知道對方的缺點、壞習慣,或是雙方之間有溝通摩擦和誤會,或是有外來的競爭者與情敵(好朋友介入感情),或是厭倦認為新鮮感已不在…等等問題,都在在考驗著雙方情侶或夫妻的智慧與決心,之後這部分就牽扯到愛情婚姻溝通與維繫的關係,祐霖在此不想撈過界,有興趣的男女可以參閱:《廖輝英幫你看清愛情和婚姻》,健行出版。祐霖讀完之後覺得作者闡述的觀點不錯。《24個愛情必修學分》,新自然主義。本書是祐霖會送給女性朋友結婚的禮物。

        這些大腦神經化學傳導物質若漸漸失去作用難以持續的原因就像祐霖剛剛提到,人體已經習慣與適應了,所以神經或是細胞只有受到更大的刺激才會興奮,所以一旦時間一長,新鮮感不在,腦部的神經細胞也就很難再興奮起來,所以「浪漫愛」與「強烈致命的吸引力」已經不在,這時候就有可能因為化學作用失效而分手,若再加上一些外在事件的影響或是意見不合常吵架,就會走向分手、離婚或是劈腿、婚外情(或是到外嫖妓)的地步。

        祐霖因為對婚姻與愛情不懂,所以不敢自稱為是「愛情與婚姻達人」或是「愛情作家」,祐霖不會去做撈過界的事,況且「婚姻專家」這個頭銜太過沈重,祐霖肩負不起。

相關參考書籍:《大腦決策手冊》,天下文化、《投資人的大腦革命》,財信、《別讓性格壞了你的決策》,天下文化。



----------------------------------------------------------------
陳祐霖 Xing Nan 筆於情人節將至,應景的祝天下有情人忠誠眷屬。


內容文章將「神經心理學」、「演化心理學」和「投資心理學」等相關知識做科際整合,應用在愛情婚姻的觀念上。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公告:在臉書FACEBOOK上成立社團與粉絲團

祐霖與周舜欽教師在臉書FACEBOOK上成立了:

FACEBOOK社團:W.F.H智富心理學課程
http://www.facebook.com/group.php?gid=139345489439402

(以此為W.F.H.智富心理學課程社團照片)
相片由左到右:周舜欽教師、許世穎Dewey教師、陳祐霖Xing Nan教師



FACEBOOK粉絲團:投資心理學
http://www.facebook.com/pages/tou-zi-xin-li-xue/140331122665968

 (以此為投資心理學粉絲團照片)


(內容發表正向心理學、投資心理學、群眾心理學、...等科學心理學的文章)

歡迎對學習正確的投資理財與投資心理的讀者和粉絲可以上臉書FACEBOOK裡加入,
內容會不定時發表上課資訊、學習心得與投資觀點,有許多好文章分享,歡迎加入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