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7日 星期日

祐霖Facebook塗鴉牆內容總覽5

(發表日期,由近至遠)
1.
「與智者同行,自己也會變得充滿智慧。」--所羅門箴言。
「與好人為伍,妳自己也會成為一個好人。」「卑鄙的人不能與之為伍,因為他們會偷走妳寶貴的時間。」

人從本性上來講就具有社會性。我們內心深處不可消除的本能會讓我們尋找同類,我們所負擔的責任和與生俱來的天性就決定了我們必須與同胞相處。德國有一句諺語:「把快樂送給別人一半,快樂會翻倍;把悲傷分給別人一半,悲傷會減半」(Geteilte Freude, doppelte Freude; Geteilter Schmerz, halber Schmerz.),因為快樂與悲傷都會激起像他人傾訴的慾望。
我們融入群體,並受到普遍情感的左右,甚至暫時失去了自己的個性。處在群體裡,人們常常不會像獨處時那樣說話辦事。多數人的舉止言談並非出於內心的真實想法,僅僅是【隨俗】罷了。人極少能夠完成獨立地做事,總是要受到周圍人的潛移默化,其言行也要受到環境的制約。
社會的同化力量要遠大於個體保持個性的力量,從一個人的交友圈子來看,人際交往對於品格具有非常顯而易見的影響。我們的行為不斷受到周圍人際交往的深刻影響。不論你與什麼人交往,他們都必將對妳的品格造成深刻的影響。不懂這道理,必定會招致嚴重的危害。不要覺得你可以和粗俗的傢伙交往而自己卻可以保持文雅。不要覺得你可以和思想齷齪的人長期交往而妳自己卻出淤泥而不染。

2.
祐霖在女王FB粉絲團上做一些留言與回應:
[女王: 

為什麼有些女人離不開家暴男?
為什麼人家都欺負妳、糟蹋妳了,妳還要跟他在一起?
好氣喔!我真的不懂!(跺腳)](請自行點閱女王粉絲團網站)

祐霖留言回覆:
就如同佛洛伊德(Freud)講的:「忍受痛苦比改變容易!」。(這用在各方面都適用,工作、家庭、生活、友誼...等。)
可能因為她熟悉原本的家庭生活(被對方家暴),她也已經習慣,要她離開或逃離,前往陌生的環境( : 離婚),是感到非常害怕恐懼與不安的。
而人對於陌生不熟悉環境或生活也會感到恐懼,所以最好的方式便是待在原地,不選擇改變,雖然這種生活很悲慘或痛苦,但也不想離開
或是迫於經濟的壓力,使她只能一直容忍,或為了小孩著想,或是不想要被外人說自己離婚(可能很丟臉~)
-----------------
本文作者為一位不懂婚姻與愛情心理的小男孩...哈哈!!!

3.
前幾天,去某書店買書(簡體書),好像買到書店的服務店員都認識我了。
書店店員走到我旁邊,他說:「先生,我看你很常來我們書店買書,請問你對哪一類型的書籍感興趣?我可以幫你介紹和指引」我說:「我都感興趣。什麼好書基本上都會買,各類型的書籍都會看。」又說「我常常自己挑選,所以謝謝你的好意。」(因為想訓練自己已經在做的【選好書】的眼光)
他說:「好,那我就不打擾你,樓梯旁邊是我們新進的圖書,可以去看看。」
我回答:「好,謝謝」。會有這種店員,真的很不簡單,因為我想很多書店店員可能不會閱讀,或是說沒有熱愛閱讀的熱情,但我看到那位店員,他就是有再看書的。
~~~~~
我只差沒跟他說,我還有再看:XXOO(提示:人類最原始的本~)@@ 專家等研究的書籍,也有涉略,
但到現在還是不懂,哈哈!!!

4.
祐霖與大家分享:
人是社會性動物,會在意別人怎麼看自己,而且往往太在意而付出慘痛的代價。當我們透過做決策來顯示「我是誰」,會覺得自己似乎會受到批評或嘲笑,而感到憂傷。
做決定會促成改變,而改變會帶領我們進入未知的領域,正是這種孤立無援、害怕「做錯決定」的感覺,導致我們逃避作決定,更糟糕的是,「熟悉的惡魔」會誘使我們繼續留在熟悉的事物裡,逃避做出那些帶領我們進入未知的領域的決定。
~~~摘自:<<不逃避的人生>>、大是文化。

因為逃避做出決定,除了會繼續感到到不安,還可能會喪失找出方向繼續前進的動力。

5.
大部分的人對於他們的生活過的悲慘,都跟他們曾經做過的事有關,以及他們對於逆境、困難所付出的努力不夠所導致。但我想大多數人都會怪罪於運氣不佳,或是所託非人(遇錯人)
6.
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行動來支持或證明某件事是有意義的,或是對別人、社會有幫助的事。(反之亦然,若你對於自己不認同或是不喜歡的東西或事物,便可以用反對或是不行動來表示出來)
例如 : 祐霖非常支持書籍的出版,因為這使得知識的傳遞更為方便,也讓有心學習的人可以用較低(或優惠)的價格買到書本,(當然祐霖在此指的好書),讓大多數人更容易閱讀。
祐霖因為支持這樣的想法,所以自己也不斷的再買書,深身體驗到,()書是買不完的,也用具體的行動支持書店的營運、書籍的出版,書本對於社會是有實體的幫助,所以祐霖自己也不遺餘力地推廣閱讀與終身學習的重要。
~~~以上種種,都是祐霖贊成的事業,自己也用行動來投下贊成票

7.
祐霖想到的佳句與大家分享 : 
「生活需要智慧,智慧需要閱讀;而閱讀靠學習,學習靠自己。」
~~~摘自<<陳語錄>> ( 未出版 ) 哈哈!!!

8.
祐霖與大家分享個人閱讀心得: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
周圍的人對你有很大的感染力,2007年的研究討論人們的體重如何受到週遭其他人的體重所影響,最後發現,如果你擁有超重的朋友,那麼你超重的機會就會非常高。其中有一個原因是--【目標的感染力】。研究顯示,你會常採納身邊的人的目標與行為,如果你身邊的人都愛大吃,你就會想跟他們飽餐一頓。如果身邊的人都在運動,你也較會常去運動。目標的感染力,是你的認知系統在幫助你維持和週遭其他人的親近關係。
~~~摘自:<<向專家學思考>>,遠流。

這也是祐霖常在課堂教學時提到,人類有模仿的頃向,或是人有歸屬感的行為,認同一個群體的狀況。所以,給我們的一個很重大的啟示是,慎選來往的朋友。像投資心理學書院就是依照此原則來運作,嚴選心智程度夠高,熱愛學習與閱讀的學員,因為唯有藉由如此,才能創造出良性的社會網絡,它會影響你的思考習慣,進而促使人們表現出特定行為,最後構成[聰明的文化]

9.
祐霖與大家分享:
我們可能都知道:瞭解自己知道什麼和瞭解自己不知道什麼是一件重要的事。而知道什麼人瞭解你所不知道的,也是一件重要的事。如果你想變聰明,你一定想要改善個人的知識品質,當你可用盡方法無法解決問題時,你也要確知可以找誰幫忙,花一點時間注意你認識的人,哪些人具有你缺乏的重要知識,把這些人當成資源,幫助你擴展你的知識。
「聰明思考」需要發展聰明習慣,以學得「高品質的知識」並運用自己的知識達成自己的目標。而【自我認識】是聰明思考的第一步。
~~~祐霖目前在閱讀的<<像專家學思考>>、遠流出版。內容主要是以心理學和大腦認知科學的研究,幫助人們思考,和解決問題。

10.
與大家分享:
祐霖今天早上看台視播出的[熱線追蹤--火星],主要是探討登陸移民火星,探索外太空的世界,是否有其它生物(外星人),並有相關人士大膽【預言()】說2023年,就有能力能夠移民火星,拓展外太空的旅遊或殖民居住等。
祐霖其實對是否能夠到外太空旅遊殖民不怎麼感興趣,因為在地球居住已經很舒適宜人了,但若是人類的欲望和破壞環境的行為不制止,那麼在有10顆、100顆像地球這樣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也不夠。
另外,也常在課堂教學與演講中提到 : 相信未來的某一天或不久的將來,人類的科技發展,可以利用載具將人類帶往外太空或某星球(祐霖所說的:大宇宙)做探索,
但是卻無法真正探索或是了解到自己的內心(小宇宙)、或說大腦運作的方式(心理、思考、行為、認知...)完整的構造,這其實非常複雜,也是祐霖比較感興趣的,但也才是比較重要的,剛好祐霖在家正在閱讀一本簡體書:<<大腦革命-數字時代如何改變了人們的大腦和行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有時候覺得閱讀很有趣,會跟目前接觸到相關的事物有所連結或相關,祐霖看到介紹宇宙和火星的相關影片就會聯想到目前看的大腦書籍,做一個相關的統整和吸收。
我想這是深度學習對自己的智慧與思考建立的最好的架構與方式吧~~~(跨領域的學習、科際整合融會貫通的閱讀學習能力)
11.
跟大家分享,祐霖非常贊同 : 
「我們一生中是否能有一番作為,靠的不是我們是否乖乖上學,或者所唸的學校在評鑑中屬於中等或頂尖;也不在於我們唸的是專科大學、技術學校、普通高中,就連我們是否上過大學都沒有那麼重要。我們是否能有一番作為,較具影響的是 : 我們是否追求自己的夢想,是否設立遠大的目標,讓時間替我們工作、能正確權衡並且正確提問;是否擁有冒險犯難的勇氣。
這比證書證照、高中或大學文憑重要的是,依隨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呆呆著跟著教學計畫走;追尋自己的目標而非某某標準;擁有堅強的意志,而非甲等的品行成績。」
~~~<<幸運兒法則>>究竟。P.162

12.
不學習就淘汰。不能終身學習,就無法在現今的社會上立足。


-------------------------------------------------- 陳祐霖 Xing Nan 筆於統整最近兩三個月在自己FB的短篇內容,也是一篇很長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