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個人意見,已在自己的臉書塗鴉牆上PO文,並且在2014-3-23(日)中午寄給林飛帆先生與陳為廷先生。
請花時間閱讀~~~謝謝!!!
請花時間閱讀~~~謝謝!!!
<關於服貿事件,祐霖的想法>
常言道 : 「無事時,如有事般提防,方可消意外之變;有事時,如無事般鎮定,方可解局中之危。」
對於服貿事情,個人因為不了解內容、條文與法案,所以不會不懂裝懂去評論,但是心繫台灣未來的發展!以下是祐霖想到要注意的三點,太多會記不住。
1. 防止政府或是有心人士製造另一個事件、議題來轉移焦點。因為這樣會壓過與分散掉人民與新聞媒體對於關切服貿的重心。
要小心並謹慎地對待媒體記者,因為不知道他們會如何忠實地報導這件事或是誤導,所以要好好拿捏利用,和新聞媒體朋友維持好關係是有幫助的。
例如:現在有誰會較關心馬航的新聞議題?雖然也是重要的國際大事,但是對於台灣人民,服貿的議題才是切身相關的。
2. 場內與場外的秩序管理最重要。因為若出現傷亡、流血、暴動或衝突,是不為大眾所接受的。新聞在此必定會大肆報導(各新聞台必定24小時一直報導),這時候政府便有合法的公權力勢必會介入(警察、甚至軍隊),以平息暴動,順便驅趕在場的學生與人民。因為情勢危險,在場聲援的學生們和人民勢必會考慮自身安全,因而打退堂鼓,甚至是鳥獸散,造成更大的推擠傷亡,這是不想遇到的情形。
若如此,一般民眾的觀感印象會變差與害怕,為人父母者,也會強力要求兒女離開,如此一來聲援的人數便會少很多。
所以,三不五時要維持好秩序,但我相信可以做得到,因為民主的台灣每個人有好的自制力。並且看情況可以適時的播放音樂(激勵人心、民眾的音樂,像是: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等)
3. 對於服貿的議題,要有清楚的立場。政府方面會用拖字訣,或是不會正面反駁,因握有多方資源,可以想盡辦法從中破壞。所以,要提出一套方式、法案、亦或是研擬一套對於服貿的版本(詳細說明好處、壞處、短期、長期的影響,盡量用簡單的詞語讓一般百姓看得懂,因為現在台灣民眾都在看,關乎自己與孩子的未來發展,可由公正的第三方、沒有利益衝突的團體或是諸多產業的人士、學者專家…等,一起去研討但這要花時間,並逐一審視)公諸於眾,並和政府平起平坐對話討論,當面審慎評估,而不是單方面的黑箱作業。
以上三點建議,僅供參考。
台灣人民、學生們有權站出來表達自己的立場。
另外還要說一句:
在場的學生們注意安全與保暖,警察們辛苦了!
大家都為台灣未來好的發展努力與打拼!
也辛苦您為台灣的未來所付出的努力與辛勞~~~謝謝....
陳祐霖
2014-3-23
==================================================================
祐霖想到之前閱讀過的一本書《晏子春秋》其中一篇內容。這也是說明國家領導者應該有的能力。
《晏子春秋》第一卷 內篇諫上第一 〈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晏子諫〉
國家的領導者有做到了嗎?
祐霖想到之前閱讀過的一本書《晏子春秋》其中一篇內容。這也是說明國家領導者應該有的能力。
《晏子春秋》第一卷 內篇諫上第一 〈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晏子諫〉
原文: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日而天不寒。」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日而天不寒。」
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與飢寒。令所睹于塗者,無問其鄉;所睹于里者,無問其家;循國計數,無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歲。
孔子聞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譯文:
齊景公在位的時候,一連下了三天的雪仍不見晴天。景公披著用狐狸腋下的白毛製作的毛衣,坐在殿堂側邊的台階上。晏子進去見景公,站了一會兒,景公說:「真奇怪啊!下了三天的雪可是天氣卻不寒冷。」晏子回答說:「天氣真的不寒冷嗎?」景公笑了。晏子說:「我聽說古代的賢明君主,自己吃飽了,卻知道有人在挨餓;自己穿暖了,卻知道有人在受凍;自己安逸了,卻知道有人在受勞苦。現在您不知道這些啊!」景公說:「您說的好,我受教了。」
景公於是下令拿出皮衣,發放糧食,給那些挨餓受凍的人。下令在道上看到那些人,不要問他們是哪個村莊的;在村裡看到那些人,不要問他們的家在哪裡;在國內巡視統計這些人的數目,不要讓他們說出姓名來。士已經擔任職務的,給兩個月的糧食;有病的,給兩年的糧食。
孔子聽到這是以後說:「晏子能夠表明自己所希望的事情,景公能夠去做自己認為美好的事情。」
-------------------------------------------------------------------
祐霖的想法:
不知民間疾苦,乃治國大忌。
故明君必知瞭解經濟民生之變化與以因應,否則民有飢色,乃成動亂,其更難易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