祐霖之前陸續發表了愛情心理學1~3篇文章(外加相關愛情與婚姻的書籍推薦),自認為對愛情理論還不甚全然了解,於是便翻遍自己的個人圖書館,再找一下相關的研究與著作,本篇主要是要論述斯坦伯格(Sternberg)的愛情三因論做為文章的主軸,當然還會加上祐霖個人的論述與觀察和見解,主要參考書目為:《邱比特的箭》(遠流出版,已絕版)。
祐霖非常鄙視一些沒有科學根據,但是論述的內容很迎合一般大眾的書籍(但這些書籍網網曼的很好,非常暢銷,像是匴命、血型、星座,塔羅牌,便可得知你的愛情與婚姻運勢,太可笑了!!!),所以,就會有許多人撰寫自己的愛情觀、婚姻心得…等,完全都是個人的經驗談,內容是對是錯根本不知道,這可能也是社會科學方面的通病,很多人認為自己已經結婚,所以懂得婚姻相處之道,把了許多妹之後,便認為自己是達人或是高手等,其書中內容的論述只能說乏善可陳,不相信的話,請各位讀者自行到書店中翻閱有關婚姻與愛情的書籍,大多都是口水書,像是藝人、明星或是路人甲出的書籍,講自己非常片面的心得經驗,完全沒有提到心理學、社會學、大腦神經學、經濟學,甚至哲學方面的研究。不會像祐霖這樣,研究理論與觀察剖析非常深入。
在論述文章之前,不知道讀者有沒有聽過斯坦伯格(Sternberg)這位心理學家,他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的教授,研究創造力的權威,學過教育的人相信都有聽過或是讀過他的著名的理論:「智慧三元論」(突破傳統觀點來論述智力),因為祐霖這篇不是在講教育,不然也可能要花一整篇文章來解釋這個理論內容和在日常生活的應用。(推薦祐霖看到一半還沒看完的相關書籍:《不同凡想》,遠流出版,已絕版。祐霖好像在專門蒐集絕版的好書!)
好像扯太多了,言歸正傳,還是一樣,本篇文章極長,閱讀時,請讓眼睛作適時的休息。
愛情理論中,最著名的理論是愛情三因論,若各位讀者有閱讀愛情與婚姻相關的書籍或是雜誌報導,若內容完全沒有提到此一理論,或沒提到世界上響譽全球的愛情專家與權威人士(像是: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也是此領域中和婚姻專家權威中的一號人物,若之後有時間或機會,便會再之後的文章介紹與分享相關閱讀書籍與心得),那本書便不值得一讀,因大多數是沒有任何研究根據。
該理論認為,所以的愛情都包含三種關鍵要素:親密、激情與承諾。
親密涉及到關係中的分享、溫暖,其主要的表現特徵是給予和接受情感的支持、珍惜所愛的人,希望愛人更幸福、和愛人分享自我…等。(或可以說是熱情、理解、交流、支持及分享等特徵,此較為是情感性的)。
激情是愛情關係,包含性關係中,強烈的感覺體驗(包括積極與消極面),激情引起浪漫情懷、身體吸引力和性行為的驅動力有關,當然還包含關懷的需要、統治的需要、服從的需要。(簡單的說是身體的慾望而激起的特徵,此較為是動機性的)。
承諾意味的不管維持關係的困難和代價多大,都堅定下去,斯坦伯格認為承諾有短期與長期的,當我們決定愛某人時,關注的是短期的承諾;當我們決定長期維持某種關係時,關注的是長期承諾。(可以看成將自己投身於一份感情的決定及維持感情的努力,此較為是認知性的)。
而這三項因素便成重要的三角形,互相影響,不斷改變,因強度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愛情類型,詳細的三角形變化圖請參閱《邱比特的箭》。祐霖大略在此敘述:
先參閱下圖:<斯坦伯格Sternberg的愛情三因論圖>
在此公告,圖中英文m其實是rn,但是白板筆太粗了,以致於連在一起,看起來是寫成Stemberg,但正確的拼法是Sternberg。
(這是祐霖教學的教具。親筆繪製與攝影拍照。)
看完之後,可以大致了解區分為七種的愛情類型,但還有一種愛情類型沒有包含在內,那便是「無愛」,一般人際互動便是處於此類,最好的當然是三者兼具的「完滿之愛」。
1.「無愛」:如果親密、激情與承諾都沒有,愛就不存在。
2.「喜歡」:當親密程度高且激情和承諾非常低的時候,就會產生喜歡。喜歡發生在有真正的親近和溫暖的友誼中。
3.「迷戀」:迷戀中有強烈的激情,但缺乏親密與承諾。
4.「空愛」:沒有親密或激情,只有承諾就是空愛。
5.「浪漫之愛」:當程度高的親密和激情一起發生的時候,人們的體驗就是浪漫的愛。(它可以說是喜愛與迷戀的結合。親密+激情)。
6.「友誼之愛」:親密和承諾結合形成對親密伴侶的愛,可以稱為友誼之愛。(隨著時間的發展,雙方努力維持深度的長期友誼並相互理解與正確溝通,這種愛情會集中在長久而且幸福的婚姻中)。
7.「荒唐之愛」:缺失親密的激情和承諾,之後會產生一種愚蠢的體驗。(這種愛會發生在戲劇化的婚姻生活中,在勢不可擋、一刻都不能等的激情中,代表行為特徵是兩個人閃電結婚,但對彼此不是很了解或是喜愛。閃電結婚往往就會閃電離婚,大多數的明星、藝人的婚姻多屬此類。可以稱為好萊烏式的愛情。)
8.「完滿之愛」:此種愛情是最珍貴但是不易得到,這也是許多人所追求的愛,此愛情是親密、激情與承諾以相當的程度同時存在時,人們的體驗就是完全的,也可以稱為圓滿之愛。
而這三因素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作推移,愛情的時間進程變化如下圖:
可以得知在關係早期,激情(紅色)很快達到高峰,之後就開始下降,此時間點大約是半年~一年半(約略六個月到十八個月之間,或許有人更久,這是考驗男女雙方的一個重要關卡,若無法一起度過,就會走上分手之途!可以說是「愛情的第一個危險期」,不知道各位讀者是否感同身受、深表贊成~~~),與此相反,隨著兩人的時間愈來愈長,親密(綠色)和承諾(藍色)也會隨之增加,看圖便可了解,可能增長的比例因人而異。相關研究證實,愛侶給人們帶來的強烈吸引與喚起(性動機、生理因素)確實會隨著時間而下降。
為什麼激情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退色?其第一個原因,可以參閱祐霖在2010-8-16所發表的<愛情心理學>中提到,因大腦的神經傳導化學物質—多巴胺,會讓人產生快樂感(幸福感),但人是適應的動物,大約一年多之後,相關內分泌物質就會被吸收,所以可以說是大腦神經的化學作用。
另一個原因是外在或是社會因素或是心理因素,像是幻想、新奇與喚起。例如:愛情是盲目的,因此人們常常對自己愛的人進行幻想(若從較為個人心理學、精神分析派來說,便是他們自身需要的投射作用),但隨著相處的時間愈來愈久,對於彼此的真實情形有所了解,那些幻想便一點一滴的消失了。同樣道理,隨者雙方互動的增加和了解的深入,由新伴侶引起的新奇感也會隨之消失(是故,便會到外面找小三、滿足自身的新鮮刺激感,而導致劈腿或是外遇…)。最後,人們不可能永遠處於身體高度喚起的狀態之中,沒有人能夠持續亢奮、或是一直處於極端緊繃的情緒之中,因為人會情緒疲乏。
所以,另一個使愛情難捉摸的複雜性在於這三種因素(親密、激情與承諾)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在一個固定的關係中,人們會經歷各種不同類型的愛情(因男女雙方彼此交互影響、不同程度上的變化與轉移),在三者之中,激情被認為是最容易產生變化的,也是最不好控制的。所以,人們對愛的實際體驗是非常複雜的,故有哲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經濟學家、人類學家、文學家、數學家…等不斷的在討論與研究此一議題,至今才有較為完整的概念與輪廓。
對我們來說,當激情消逝時,要正確的看待這個事實,既不要過度強調它,也不要過度的輕視它,長期關係是激情與友愛的混合物,若男女之間交往與相處,知道剛開始充滿激情的愛會慢慢發展成了強度較低,但是親密與承諾漸強的愛情類型,是非常正常的。
所以,各位讀者可以反思ㄧ下自己目前的愛情狀況,與另一半是處於在哪一種關係與愛情型態中。
最後,祐霖以此作為本篇文章的最後總結,祐霖認為人生中重要的事情,或對我們一生影響非常重大的人生決定時,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研究與了解,像是婚姻與愛情便是如此,但可悲的是,大多數人對此都一無所知,或是知道一些錯誤與膚淺的男女關係交往相處之道,而一輩子不幸福,這種人生是妳要的嗎?
但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了解,就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爸/媽了,後悔都來不及了。祐霖深信了解愈多,犯錯的機會就會愈少,別人不學拉倒,自己有所成長與幫助是最重要的。
---------------------------------------------------
陳祐霖 Xing Nan 筆於未完待續…
可能之後會再寫<愛情心理學5>吧!現在大腦已經有構想要撰寫的內容了,但不知道什麼時間才會發表,會再把重要的理論加以結合論述。
個人在此鄭重聲明:祐霖是一位「不是愛情專家」的愛情專家。這是教師群幫我取的名稱頭銜,祐霖謙虛接受。
1 則留言:
太強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