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2日 星期三

小富翁養成並不難



        不論父母的收入多少,家庭生活情況如何,幫助小孩學會如何聰明地花錢是一件極重要的事。

    現今,我們生活在消費廣告充斥的年代,不管在電視、網路、街上、甚至是朋友們的商品訊息不斷在轟炸我們的腦袋,鼓勵我們「買、買、買」,「愛自己與對自己好,就要花錢消費」等,不只是成人受到影響,連小朋友也感染到這消費的熱潮,也因此,父母對於小孩的消費行為勢必會影響到小孩的金錢教育觀念。

    小孩在看到廣告時,尤其是看到他喜歡的東西,就會開始很興奮的和父母或長輩要求想要買這個,當然,第一個還是要回歸到父母身上,若父母本身已經養成奢侈的行為與揮霍習性,要教導孩子是非常困難的,做好孩子的榜樣很重要,但若是做不到,最好是與小孩承認自己的缺點和問題,所以,開誠布公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例如父母可以這樣和小孩說:「你知道,爸爸(媽媽)是過度揮霍的人,但我不要你養成這樣的習慣和我一樣,我會慢慢改進,你也一起來遵守,我們一起戒除揮霍的行為,建立好的儲蓄與金錢花費的觀念。」

    接下來,為了讓孩子能夠應付這物質世界、消費資訊大量充斥的時代,我們要做到以下三點

1.
在花費金錢上限制孩子們的花費金額。
     
對於限制孩子們的花費金額,要依其年齡與家庭財政狀況做調整,父母要先討論有一個共識,再與孩子們溝通與訂立規則。方法當然是可以半要求孩子們確實執行儲蓄的行為,對於長大的孩子,若擔心他們有賺錢但之後亂花錢的行為,可以限制孩子隨意支出,可向他們收取房租,並將其金錢存起來由父母保管(金額比例費用由父母與孩子討論),這一方面可以讓他們每月強迫儲蓄,另一方面,讓他們知道房租、水電、瓦斯、雜支等家庭開銷其實很大,讓孩子們親身感受到付出房租後,生活水準下降,也讓他們體認到親身的痛苦針扎(不能隨意將錢花費買東西)以適應真正的社會狀況。這個過程要長期且循序漸進的方式執行。

2.反制廣告並與他們討論。
     
廣告內容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影響更大,因為小孩更易受到廣告誇張的內容和行銷所影響,而且沒有能力去反思和評估那誇張的影響或是拒絕吸引動人的商品,廣告對成人的影響甚巨,更何況是小孩。久而久之,會培養孩子看廣告而買不該買的東西與造成亂買成性的衝動消費。
    對於廣告,當然父母最好的方式是少讓孩子們接觸這方面的資訊,但在現今生活很難做到,所以,必須教育孩子們對此要保有合理的懷疑,廣告只是一種介紹,並不是全部的樣貌,會有正面誇大的特色,但對於負面的訊息,完全很少提到。另外,最好的方式讓孩子們自己去評估,做比較批判討論的思考,我們要知道,父母的一味禁止是沒有用的,要讓孩子自己知道為什麼,和自己去評估然後寫下來留作紀錄(可以寫《買東西心得日記記錄》),而買了之後,若不使用堆放在家中一角,浪費不用到最後清理時丟掉,父母就可以和孩子們說當時你預期衝動想要購買,但買了之後很少使用,對金錢浪費之外,再看他們討論當時候寫下的《買東西心得日記記錄》,這樣對照之下,孩子們便知道他當時是大部分因素是「想要」而購買不是基於「需要」,漸漸培養他們對於廣告和買東西的正確習慣,而這種對於廣告抱持健康的懷疑態度也是從小就要教導孩子的觀念。

3.
適時對孩子們說不。

衝動消費是我們常見的花錢問題,因為我們不是理性去思考購買的東西是否有用,而是大多取決於當下情境、對方話術、和自己心理狀況,衝動購買大多有這種情形買下不需要、甚至是負擔不起的昂貴商品、自己本身對於理財收入沒有優先順序、很容易受到消費資訊與他人的推薦而買了太多不需的東西。面對這種情形,最好的方式是「考慮一下」,給自己一個星期的時間,若一個星期之後,還是考慮要買,到時候再買也不遲,這樣可以遏止衝動性購買的消費行為。且根據市場調查顯示,一旦購物者離開該項產品的所在地去考慮是否購買,90%都不會再回頭。
   
相信與孩子們一起逛大賣場或百貨公司時,一定會出現的場景是小孩哭鬧地要大人買東西給他,不買就賴在原地不要走,當然遇到這種狀況,父母要去賣場之前,就要跟小孩說好,我們會買什麼東西,爸媽可以幫你買但金額只能XX元以內(例如200),若小孩想要買的東西有很多樣,且總金額超過的話,就要堅定的執行規則,只能買200元以內的東西,若執意要超過金額的話,下次就不能買了,久而久之也建立孩子們的習慣。

    在購買時,除了和孩子討論要買的生活必需品之外,也可以用此行為作機會教育,例如,教導他們貨比三家,可以到三個不同的賣場看看價錢有無不一樣,和他們討論為什麼除了增進親子互動,也在無形當中建立正確的金錢價值觀。列一張購買清單,並說這是依據理性而非感性或衝動,也是購買需要的東西。在孩子面前結帳時,盡量用現金付款,不要用信用卡,更可能的話,帶足計畫購買的金額即可,這樣一來,就算孩子在賣場中要求買更多東西,便可說爸媽帶的金錢沒有那麼多;但若是都用信用卡刷卡付帳的話,這會讓孩子誤以為父母有張神奇的塑膠卡片,想要買什麼都可以用那張卡刷,讓孩子們形成錯誤的消費認知,或是購買東西不是用錢而是可用另一種東西代替,我只要擁有很多張卡就可以揮霍消費了。

    當然,幫孩子們做金錢規劃與預算是一個很好的訓練,但他們若是都要父母花錢買他想要的東西時,該怎麼辦

    孩子或許基於自己想要而購買,另一個影響的是同儕朋友,或父母不希望孩子缺少其他人都擁有的東西而去購買等諸多原因。這時,作父母的必須堅定立場,對許多事情說「不」,對一些小孩執意購買的行為說不,拒絕自己打開錢包花錢買他們要求的東西,因若是順從孩子們想要就得到的心態,到最後會變成溺愛、用物質買足小孩、用金錢寵他們乖乖聽話,都是不好的行為與親子關係。父母必須拒絕買他拼命想要買的東西,抑或是,可以用他們的錢(像是零用錢或是紅包錢)來購買日常生活所需,這方式可讓他們知道自己也是家中的一份子,必須盡自己的能力來幫助家庭,這時孩子們也就會體認到父母的辛苦,不會隨意要父母購買他想要的東西,最後更能讓他知道金錢分配的方法。

    父母不管是一致的拒絕、說不、或是同意,都代表用相同的標準為不同年齡的小孩作出規範與決定,當然,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和孩子們溝通,並說妳的理由讓他們知道,而不是都用警告、威脅、控制的方式,讓他們了解父母一起的相同目標與做的消費(購物、金錢使用)的決定。

    我想,若能做到以上三點,相信對於小孩長大後的觀念與金錢行為不會有所偏差,以適合其年齡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家庭的實際情況,這也是要從小教起,這過程不要妄想一蹴可幾,父母必須要有耐心和關注,對小孩、對父母自己,對於整個家庭才能輕鬆理財與快樂消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