祐霖讀了一些相關的投資理財書籍後,再觀察台灣的股市現況,其中有幾本經典的書籍都有提到台灣的股票市場,個人覺得很有趣,因為台灣的股市真的是全球另類的指標,台灣不是沒有揚名國際,但好像都是負面消息上了全球的電視新聞媒體等報導。(以下內容部份摘自書籍)
祐霖最近在看《非理性繁榮》,羅伯特.席勒著,2005年第二板(台灣有時報出版,第一版,2000年),內容提到在股市高點時,有許多特徵與狂熱情形,裡面就有介紹台灣的股市情況,研究是到1999年為止,
近期一年內漲幅最大的股票實際指數,第一名是菲律賓,台灣排名第二名(1986/10~1987/10,漲幅400.1%,);
近期一年內跌幅最大的股票實際指數,台灣排名第一名(1989/10~1990/10,跌幅 -74%,);
近期五年內最大漲幅排名第七(1986/5~1991/5,漲幅468.1%),
近期五年內最大跌幅排名較後面,第27名(1988/10~1993/10),
內容提及在1986/10~1987/10是臺灣投機性增長最快的一年,展現出非常情緒化現象,相信有經歷過這一時期的投資人一定非常清楚,當時大家的樂觀情緒,再加上很高的經濟增長率,使人們相信經濟已經進入飛速發展的階段,人們準備為未來大量投資,交易額急遽增加,在1987年1~9月增長了七倍,已經超過除了日本以外,其他亞洲市場的總和,全民瘋狂時代已經到來,無論是男女、職別都來投機炒股,一年之內本益比從16急速上升到45。
台灣人賭性堅強不只是在股票市場,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表現。當時有一種非法的數字遊戲“百家樂”(或稱六合彩),突然之間就讓所有人著迷了,而且廣泛流行。在開獎的日子,人民不想要工作,都等待開出的數字。
另外在《台灣股市大泡沫》一書中,江平(Steven R. Champion)著(沒錯,是台灣的外國人,類似現在的稱為“台灣先生”),作者提到台灣股市的特性是全球股市歷史上最不穩定的股票交易所,市場的日均波動接近5%,若是按照美國道瓊工業指數的水準,相當平均每日波動400點(1998年市值),足以使華爾街陷入混亂。每日波動率大,就全球主要證券市場波動率來看:台灣3.1%、法蘭克福1.6%、東京1.2%、巴黎1.0%、倫敦0.9%、紐約0.9%。若就亞洲股市相比:台灣3.1%、新加坡1.0%、香港1.1%、首爾1.5%、曼谷1.9%、馬尼拉2.1%,還是名列前矛。
可以看出台灣投資人覺得自己選股操作能力比別人好,不斷殺進殺出、換標地,所以造就波動率大、成交市值暴增的原因。當時在台灣的股市中,根本沒有基礎分析派的投資者,市場的中堅力量—散戶們,對一些基本的經濟概念也一無所知,當時的選股方式有道聽塗說、因血型、占星和筆畫來挑選投資組合、或迷信一些具有魔力的數字8與3、避諱4、燒香拜佛求明牌…等。(現在好像也是,但情況已經有改善了,投資人的理財教育慢慢盛行)。例如:許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買的投資標的(公司)是在做什麼的(現在一大群投資人還是如此),一名女士買了太魯閣公司的股票(紡織企業),被記者問及說為什麼要購買,她回答:「隨著生活的富裕,人們有空閒更加樂於旅遊放鬆,所以旅遊市場會不斷擴大。」她以為是買進太魯閣峽谷的股票。(個人就想到…這樣會賺錢嗎?)
還有一本書也有提到台灣股市情形,但好像都是負面的,《投資觀念進化論》,財信出版,彼得.伯恩斯坦著,內容提及台灣股票市場是世界第12大金融市場,這市場的平均換手率是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歷史最高換手率的3倍(明顯代表台灣投資人在一天交易之內不斷殺進殺出),日常交易佔據將近四分之ㄧ的交易量。在1995~1999年的研究顯示,公司、券商、外國投資者和共同基金的總投資收益比僅靠市場整體漲跌獲得的收益高出1.5%;散戶投資者從交易中獲得的年收益比他們僅執行買進並持有的操作所獲得的年收益還低3.8%,這等於是1995~1999年台灣名義國民生產毛額的2.2%(這又說明是另一個賭性堅強的展現,也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台灣的散戶投資人都賠錢的原因,期望讀者不要變成殺進殺出的賭徒,台灣的股票市場已經是許多行為財務學家所討論研究的對象),這讓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丹尼爾.卡尼曼更要描述此一奇特情形:「在市場中輸錢的個人,這些個人是無窮無盡的,因為這不是一個短暫的現象。」
台灣又再度揚名國際,站上世界的舞台了!又是另一項台灣奇蹟了!
----------------------------------------------------------------
陳祐霖 Xing Nan 筆於閱讀相關投資理財書籍,再觀看到現在台灣股市現況,內容描述台灣投資散戶的不理性行為,已經變成研究指標的對象了。(這是好還是壞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